中环股份创上市以来最好年度业绩中环股份产能加速提升,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单位产品硅料消耗率同比下降明显。
这也就不难理解,光伏531后,行业进退维谷之下,隆基的扩产计划仍然要毫不打折扣地布局和执行;由此也不难理解,产业出现诸如尺寸等各种热烈争议的时候,隆基依然坚守自身的研发与产品策略。而在国内,隆基处在产业链的上游,单晶硅片的价值被下游组件、电池厂商阻隔未能得到体现。
回溯过往一年隆基绿能的布局进击,当行业仍沉浸和热衷于涨价、产品尺寸等各种细枝末节的争议时,李振国的思维已触达更远阔的碳中和未来解决方案,并投入真金白银付诸行动。笔者注意到,在隆基绿能2021年财报中,除了提及其重点布局的BIPV业务,还详细陈述了公司在氢能领域的团队建设、业务定位、研发进展与交付能力。那么,创立二十二年,从0到1,隆基如何成就今日之格局?给众多光伏企业的发展怎样的启示?本文意在从多个维度解析这家光伏龙头的企业基因和发展布局,仅供读者参考。这其中包括新技术路线的全套硬件设施及3-4年的运行、人员费用等等。如何看待过去数年企业业绩的高增长?隆基绿能一位高管解析:高度统一地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一切从事物的本质出发的第一性原则;二是立足当前并着眼长远。
如今,隆基绿能已构建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工商业光伏解决方案、地面光伏解决方案、氢能装备五大业务板块,形成支撑全球零碳发展的绿电+绿氢产品和解决方案能力。过去两年,从硅料、硅棒、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设备、辅材等等,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龙头企业均在布局新产能。由于拥有前期布局的分布式细分市场、跟踪支架单线产品以及良好的逆变器等资源,天合原装等产品也会在分布式领域获得一大杯羹。
2021年各大公司电池及组件产能表现: 从几大公司披露的具体信息来说,未来组件产能扩容速度和扩张势头都将在2022年得以全面体现。东方日升、阿特斯、协鑫集成等三家企业,都会达到组件产能20GW以上的规模;正泰新能、锦州阳光、中环股份以及海泰新能、中利腾晖等多家重点企业也同样会快速上量。未来可能会加速度前进。2021年,该公司的组件及电池产能为60GW和37GW。
相比2021年会有质的飞跃。阳光能源也表示,2021年下半年,生产组件的原辅材料供需关系渐渐恢复正常,预计未来组件的出货量会随产能扩充而显著增加,企业的获利表现也将大幅提升。
未来公司将会:一方面深挖210产品线的潜力,且适时推出Topcon系列的组件。在今年欧洲市场全面爆发、国内需求继续稳步提升的前提之下,晶澳的销量实现有较充分的保障。2022年,各大公司组件出货规划、电池及组件产能表现: 2022年,产能角度看,隆基将把组件做到85GW的规模;晶科、天合和晶澳都将超过50GW的产能。因此它的组件销量和计划落地的组件产能之间,差距会更小一点。
首先,下图可以看到,2021年各家的组件和电池产能扩容速度还是很猛的,其中大部分公司的产能都比过去提升了一大截。如何抓住整县推进的关键节点来重新布局分布式市场,将是隆基2022年组件端分布式业务变化的重头戏。天合对于今年出货的目标制定为43GW,有高达72%的增幅。目前该公司在光资源较好、上网条件好、政策条件好的地区已累计锁定了约15GW的优质自建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和收购项目规模。
如果较之产能的增长而言,其组件销量的提升速度会更快一些,今年的目标也是冲击40GW(去年24GW+)。2021年6月公司也启动了年产16GW的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一期8GW的建设,布局山西基地,这也让该公司的组件大幅提升充满了想象力。
中来还致力于光伏应用系统等业务的发展,这也为该公司的组件进入户用市场开辟了渠道。公司也谈到,针对美国市场反规避政策,天合也与美国行业协会等进行了积极沟通,将积极配合做好调查工作。
阳光能源透露,这种组件的FPC封装技术是国际最高精度的封装工艺,是单晶N型IBC电池组件产业化的标杆,领跑N型行业封装技术3~5年。因市场环境及地方政策环境发生变化,公司下属镇江公司在高邮市未进行实质性投资,后续将适时重新启动。没有列入上市公司名单的另一著名组件厂商赛拉弗,预计也会迅速扩大自己的产能总规模。海泰的主要客户的分类为两种:国内和国外市场,目前国内市场的占比更大一些。因为从高端分布式角度来说,客户本身对于组件的价格敏感度会小很多,还是在于品牌度的关注、质量的优良表现等等方面。晶澳科技:在组件、电池和硅片等业务上的递进上,该公司继续秉持着适当扩张的理念执行,三者的产能在2022年分别达到50GW、40GW和40GW。
2025 年末,该公司力争光伏电站板块实现电站累计装机 20GW,光伏制造板块实现电池组件产能超 26GW。(上述所有数据都仅作为参考,不作为最后的正式数据,如需正式数据建议联系厂方)。
天合的组件也从50GW扩张到65GW,同比增幅达30%。晶澳作为头部厂商之一,在海外拥有多点和多个业务品种(含组件和电池的)大型生产基地布局,加上客户关系的可持续性、产品高知名度、产品品质的优异等,都会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
也就是说,其会根据市场的具体细分需求,来推出适应某个细分市场的新品。公司预计在今年会全线推出Topcon的组件新品,而且在参股支架厂商之后,预计或在智能解决方案方面有所发力。
亿晶光电、中来股份等会在各自的熟悉战场上展现出新的变化。作为头部厂商,晶澳持续关注着各个类型的电池及组件新品的研发,这方面的投入不言而喻是适度且多样化的。按照天合通常的做法看,TOPCon的进展会非常快,产能释放的速度会紧跟而来。透过生产规模,高效产能的布局,预计2022年江苏盐城基地的产能将增加至6.4GW,带动集团整体的组件产能达到8.2GW。
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2021年9月出具的校准证书显示,公司实验室研发的182尺寸电池片转换效率达到25.4%。这些大客户的深入合作,让海泰未来在把握多个方向的国内业务高速发展极有裨益。
2021年,该企业的组件出货量为2842.3MW,与2020年的2865MW相似。另有消息透露,隆基股份预计在2023年会有大量的组件出货,定位在高端分布式方面。
该公司不仅是2021年排名较高的组件厂商之一,也是夏普连续九年的最大OEM组件代工厂,2018年成为国家领跑者基地双玻双面组件的主要供应商。截至2021年年底,赛拉弗的总产能已达7.5GW,预计在2022年或许还有更大的计划。
中来也强调,公司已逐步建立中国及全球四大区域(中东、欧洲、亚太、南美洲)的销售布局。另据消息称,隆基正在调整自己对于分布式市场的规划和战略:这是由于以往那种各个地区经销商带动组件销售的模式会有进一步的改变,这一调整与整县推进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中来股份:如今的中来股份,不仅仅是一线背板产品制造商,这几年也在继续建构、投入N型TOPCon产能的快速上量,它是国内少有的在这部分业务上很早就发力的公司之一阳光能源也表示,2021年下半年,生产组件的原辅材料供需关系渐渐恢复正常,预计未来组件的出货量会随产能扩充而显著增加,企业的获利表现也将大幅提升。
中来也强调,公司已逐步建立中国及全球四大区域(中东、欧洲、亚太、南美洲)的销售布局。阳光能源透露,这种组件的FPC封装技术是国际最高精度的封装工艺,是单晶N型IBC电池组件产业化的标杆,领跑N型行业封装技术3~5年。
另有消息透露,隆基股份预计在2023年会有大量的组件出货,定位在高端分布式方面。按照天合通常的做法看,TOPCon的进展会非常快,产能释放的速度会紧跟而来。
2021年,该公司的组件及电池产能为60GW和37GW。公司N型高效产品自2016年以来累计出货量已超过5GW。